鲁云湘 欧洲新军事联盟:象征大于实质的战略宣言?

鲁云湘(国际事务研究者)

法国总统马克宏于1月6日时,在巴黎的一场外交场合中,提出建立一个欧洲新军事联盟的构想,并呼吁强化欧洲防卫能力,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同时应对来自俄罗斯的威胁及其他地缘政治的威胁。这一提议,引发国际舆论的关注,也揭示欧洲内部在安全自主与北约依赖之间的矛盾。然则,这一构想能否落实,并对美、中、俄等区域强权将产生何种影响,仍需进一步探讨。

马克宏所倡导的军事联盟,无疑展现欧洲提升自身安全能力、唤起欧洲集体安全意识的战略雄心。然而,这一愿景在现实层面却面临诸多窒碍难行的问题。首先,北约作为目前欧洲防卫的支柱,其核心军事资源与指管体系深受美国掌控,欧洲短期内难以摆脱对其军事技术和资金的依赖。其次,欧洲各国对安全威胁的认知并不一致,例如波兰与波罗的海国家更倾向依靠北约,而德、法等国则希望减少对美国的依附,这种分歧或将成为建立新军事联盟的内部障碍。

更重要的是,在俄乌冲突尚未结束的情况下,欧洲国家尚无法从这场泥沼中脱身。这不仅意味着军事资源的紧张,也突显欧洲内部的政治及经济压力。即便欧洲军事联盟得以成形,其能否取代北约,成为有效的防卫体系,仍存极大的不确定性。

而欧洲若成立新的军事联盟,表面上削减美国在欧洲的军事影响力,但实质影响有限。一方面,美国作为北约的核心,对欧洲防务的经济与技术支援影响极大,短期内难以建立独立于美国的军工体系。另一方面,美国的战略重心已向亚太地区转移,欧洲的军事自主或许对其而言并非坏事,甚至可能被视为,欧洲尝试分担全球安全责任。然而,美国仍会利用欧洲内部对北约的高度依赖,巩固其安全主导地位,特别是针对波兰与波罗的海国家等坚定的北约支持者。

再者,身为美国于亚太地区的战略目标:中国,对此提议可能抱持观望态度,并伺机利用欧美间可能出现的裂痕而介入。欧洲若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可能为中国与欧洲核心经济体(如法国、德国)加强合作创造空间,尤其是在经贸领域。然而,由于欧洲军事联盟的主要针对对象是俄罗斯,而非中国,因此中国短期内不会视其为直接威胁。因此对中国而言,欧洲的军事自主,更多是一个战略调整的信号,而非立即需要应对的威胁。

欧洲军事联盟的成立,若能强化欧洲对俄罗斯的威慑能力,无疑会对俄罗斯构成一定压力。然则,俄国对欧洲内部分歧的敏锐洞察,或将成为其反制的突破口。例如,俄国可能通过影响亲俄或中立国家(如匈牙利)来制造欧洲内部分裂,打击联盟的团结性。同时,也会进一步持续与中国的战略合作,形成对西方的合纵连横之势。

马克宏所提议的欧洲军事联盟,更多是一种政治姿态,旨在唤醒欧洲内部的安全自主意识,提升欧洲在全球安全事务中的话语权。然而,短期内这一构想,对国际局势的实质改变有限,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效益。对美、中、俄等大国来说,欧洲军事自主的提议更多是一场观念上的试验,而非现实中的颠覆。

在全球多极化与地缘政治博弈日益加剧的局势下,欧洲的军事自主不仅是对俄国威胁的应对,更是对国际安全格局的一次战略宣言。至于这一愿景太过理想,以至于忽略了现实层面的考量,能否真正实现,还有待全球局势的发展来验证。

Add a Comment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Transla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