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观察:仇恨言论会危及中共政权吗?

6月10日,三名美国公民和一名非公民的美国居民在中国吉林市被陌生人袭击砍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称之为偶发事件。 6月24日,一辆日本人学校的校车上的儿童也面临被陌生人砍杀的危险,阻止行凶的校车引导员胡友平女士连中数刀,随后身亡; 一位接孩子的母亲和她的幼子也被砍伤。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也称之为偶发事件。

中国官方大概不会公布这两起被其定义“偶发事件”的悲剧中行凶者的罪犯动机。 而舆论普遍反映,针对陌生外国人的凶杀大有可能是一种极端民族主义犯罪行为。

正如有人指出的那样,如果说两起犯罪是偶发事件,事件发生前后遍布于中文互联网上的仇恨言论却是常态。 悲剧的发生不仅没有让这些言论稍安勿躁,反而令其愈演愈烈,有人质疑胡友平女士是“日本特务”,叫嚷“抗日锄奸”,鼓噪成立“当代义和团”,宣称“最好全日本沉岛,早日种族灭绝”。 以至于网易、腾讯、抖音、微博、百度等中国社交媒体平台纷纷表态整治,《人民日报》也发表评论指,不会接受个别人士炒作“仇外情绪”、发表仇恨言论的行为,称此为中国主流社会不能接受的。

有人质问,在对信息进行严密监控、对舆论进行细致引导的中国“墙内”,网民的仇外情绪和仇恨言论是从哪里来的? 不能接受这些言行的“中国主流社会”藏在哪里,怎么跟人们感觉到的不一样?

家属希望“尽早回归平静的生活”
在“苏州校车事件”中,和往常一样,当地的官媒报道中除了宣传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组织全力抢救”、“表达深切慰问”之外,还重点强调了“家属情绪稳定”。 据《苏州日报》报道,6月28日,胡友平女士家属和该报记者取得联系,感谢各界关心慰问,同时表示“不接受捐款捐物,也希望不再被打扰,只愿逝者安息,家人们能尽早回归平静的生活”。

熟悉中国重大事件舆情控制的人们都知道,受害者家属几乎不可能独立对外发声,更不可能谴责政府操控的极端民族主义及其可能导致的仇杀; “尽早回归平静的生活”不大可能是悲痛中的家属的心声,而是类似事件中政府惯用的阻止媒体采访的拙劣借口。

尤其让人疑惑的是,官媒报道还通过家属的口表示:“如果有爱心人士想要为传递正能量捐款捐物,建议他们可以捐给各地的见义勇为基金会。 “经历过”“四川地震和其他灾难的人们都知道,被政府严格控制、腐败现象层出不穷的各种基金会,总是能够 ”多难兴邦“–中饱私囊。 据报道,悲剧发生之后,在苏州的日本人自愿发起对胡友平的募捐,募捐人民币超过万元。 这是否意味着这笔钱都要被这些政府控制的基金会“笑纳”?

中国所有民族主义都属于“官方民族主义”
跟理直气壮地阻止或者抢走民间捐款一样,官方也游刃有余地操控着极端民族主义情绪。 有很多人认为官方对仇外情绪和仇恨言论的打击是出于恐惧,担心其培育出来的仇恨力量反噬己身。 毕竟,要说勾结境外势力、出卖国家利益,靠苏联卢布“煽动颠覆国家政权”、在中国境内建立苏维埃政权、随后又与俄国签订秘密“割让”领土协议的中共,不大可能还有个人或者组织能够超越。 但事实上,中国几乎所有的民族主义都属于“官方民族主义”(official nationalism),也就是说,官方完全掌握对民族想象的诠释权,通过自上而下的同化工程,扭曲历史文化,正当化专制统治,控制民众思想,消解正义价值观。

官方对过激言论的暂时打压,引发曾经对其言听计从的网民的不满。 他们质疑日本外务省介入,称各平台此举“说明外务省经费到位了”,“看得出来日本对我国的渗透有多深”,“抗日有罪? 这还是在中国吗? “官员们会担心这些爱国网民揭竿而起吗? 会提醒自己的家人小心被袭击吗? 当然不会。 站在官方的立场看,这不过是在积聚能量,供下一次开闸时使用。

作者长平是中国资深媒体人、时事评论作家,六四记忆·人权博物馆总策展人,现居德国。

作者: 长平

Add a Comment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Transla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