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雷:巴以战火撬动美国全球战略
|巴勒斯坦“哈马斯”武装组织7日对以色列实行突然袭击,许多无人机、火箭弹及空降的武装分子越过巴以南部边境,在以色列境内展开残忍屠杀。“哈马斯”的袭击还对准了隔离墙附近的“超新星音乐节”现场,造成至少260人丧生,数千以色列及各国青年成为人质,酿成20世纪第二个十年的重大非人道惨剧。
伴随“哈马斯”恐怖袭击的,还包括黎巴嫩真主党对以色列北部的火箭弹袭击,叙利亚在以色列西北部的炮弹袭击。陷入混战的巴以地区局势溢出效应明显,加剧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的对抗形势、牵连欧洲俄乌战局、加大东亚朝韩及中台冲突的风险,考验着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转向政策。
美国倾力支持以色列
美国总统拜登10日公开表达了与以色列站在一起。他与副总统哈里斯、国务卿布林肯表情肃穆地出现在电视机里,痛斥“哈马斯”武装“纯粹的邪恶行为”。截至11日早些时候,拜登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进行了巴以冲突以来的第四次通话。美国海军最新一代航母“福特”号航母打击群亦已抵达地中海东部,以传达美国对任何试图升级或扩大巴以冲突的势力的威慑。随着局势进一步恶化,美国还将派出另一支航母加强威慑。
以色列进入第五天的战斗,伤亡数字惊人。以色列称,有1200名以色列人和外国人在以境内丧生,其中包括22名美国人,白宫还表示,另有17名美国人下落不明。但美国的压力不仅于此。
美国的三线压力
随着美国将主要军事力量由中东向亚太转移、中东和阿富汗局势趋向平稳,美国国防部从奥巴马政府期间就开始从中东和西南亚地区把B-1和B-52远程轰炸机和“全球鹰”无人机等武器转移到太平洋地区。《华尔街日报》10月5日报道称,五角大楼准备削减在陆军打击恐怖袭击中屡建战功的特种作战部队,削减规模多达3000名士兵,即特种作战部队的约10%。根据五角大楼今年6月的数据,美军目前在中东各国的官兵总数仅约为3万名左右。
一个可见的形势是,巴以冲突蔓延,可能造成美国所谓的“战略超负荷”。根据美国智库传统基金会的最新评估,2023年指数得出的结论是,美国“军力可能无法胜任更多使命,而且显然没有能力处理几乎同时发生的两个主要地区的冲突”。随着俄乌战场陷入拉扯局面,美国的军火库也在被迅速掏空。此次冲突前,美国已开始大量调用储存在以色列的弹药。
尽管伊朗否认参与了哈马斯对以色列发起的军事行动,但美国不得不提防这种可能性。伊朗既支持黎巴嫩真主党运动,也支持哈马斯。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协调员约翰·科比表示,没有伊朗的长期支持,哈马斯无法运作。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也警告称,若伊朗与本周对以色列的武装袭击有关,那么一切“都在考虑范围内”。但这一发展意味着中东局势的进一步混乱,美国应该竭力避免。
11日,伊朗总统莱希和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举行了自两国恢复外交关系以来首次通话,讨论巴以冲突问题。可以说,是中国一手促成了伊朗与沙特的和平局面。这意味着,美国最终将面对的最大压力或许还是来自中国一方。
既然伊朗与这场冲突有潜在联系,那么与伊朗关系匪浅的中国在这场冲突中扮演着什么角色亦需要谨慎调查。同时,中国亦是美国20世界重大战略转向——“印太战略”的主要对手,美国面对这场冲突的每一个微小失误,都会被中国捕捉到,成为培育其“新国际秩序”的养分。
此外,以色列目前已进入对“哈马斯”掌控的加沙地带的疯狂报复中。美国也需要避免以色列的猛烈攻势造成巴勒斯坦人重大伤亡。中东问题专家布鲁斯·里德尔称,这将使阿拉伯国家只能猛烈批评以色列,部分已跟以色列签署关系正常化协议的阿拉伯国家可能也会“倒戈”。
所幸目前局势还不需要美国直接介入这场冲突,这应是美国所应守住的最后底线。
中国难以介入调停
目前,中东地区成了美中竞争的又一角力场。中国一直觊觎美国在中东的垄断势力,在美国裁撤中东资源之后,正努力充任中东潜在调解人的角色。不过,这次危机暴露了中国“只能同甘,不能共苦”的外交局限。
中国外交部8日针对这场冲突进行了第一次表态,“呼吁有关各方保持冷静克制,立即停火,保护平民,防止局势进一步恶化”,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批评。以色列驻北京的外交官敦促中国对哈马斯的暴行发出更强烈的谴责,正在北京访问的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查克·舒默更是对中国的初步表态表示失望。随后中国外交部追加了声明,“反对并谴责伤害平民的行为”,但并未明确指责“哈马斯”。
新加坡国际关系学者拉斐尔·潘图奇称,“中国提出了这些崇高的言辞与和平计划,但它并没有强调各国为实现这些言论和计划而需要付出的重要性”。他认为,“中国能做的不多,(他们的言论)显示(他们外交方式)的局限性。我认为他们很乐意坐下来静观其变”。
结合中国糟糕的人权状况以及中国在俄乌冲突初期的表现,很难相信中国在面对类似惨痛事件时能秉持什么“大是大非”的价值观。在一切以本国利益为基准的外交政策之下,中国“锦上添花”式的调停模式根本无法触动中东地区的深层次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