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宗熹:中国舆论怎么看以哈冲突?

巴勒斯坦激进主义军事组织哈马斯(Hamas)7日对以色列发动大规模突袭,引发国际社会震惊。 以色列随后空袭并围困加沙地带,双方死伤惨重。

哈马斯是巴勒斯坦伊斯兰极端主义军事组织,被以色列、德国、欧盟、美国等国列为恐怖组织。 大规模袭击事件发生后,西方国家普遍谴责哈马斯。 而相较于以欧美为首的西方国家,中国官方和民间对于这次冲突,采取颇为不同的立场。

观察中国社交平台微博,许多中国网民声援巴勒斯坦、部分甚至支持哈马斯的恐怖攻击,也出现反对以色列的声音。

由以色列驻上海总领事馆管理、名为「以色列在中国」的帐号,于10月10日发布一则以色列驻沪总领事的谈话影片,呼吁「中国的以色列的朋友们… 对以色列给予支持。」 至截稿为止,贴文共有6200多条留言,多半是针对以色列政府的批评。

例如,有网民留言:「看到以色列几十年如一日的屠杀巴勒斯坦人和侵占巴勒斯坦的土地,我只能说,支持巴勒斯坦反击侵略者」,获得8800多个赞,在留言中排名第一; 「支持巴勒斯坦建国」的另一留言,也获得了4300多个赞。

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外交系副教授黄奎博向DW表示,中国网民一面倒向巴勒斯坦、甚至是支持哈马斯,这跟以色列长期亲美、美中关系近期极度不睦、以及中国支持「第三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都有关。

以巴问题与中国外交
这次「以哈冲突」以来,中国官方基本延续过去立场,但态度相对低调,并未明确谴责哈马斯。 中国外交部呼吁各方克制、停火,同时也与巴勒斯坦当局和埃及外交部官员通话,重申「两国方案」才是根本出路、呼吁恢复双方和谈,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并表示中国是以巴共同的朋友。

黄奎博表示,中国虽称与巴勒斯坦、以色列都是朋友,但因为以色列亲美,中国能争取的外交空间有限,而巴勒斯坦属「第三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遑论背后是广大的伊斯兰国家,中国需要与这些国家强化政经外交关系,因此对巴勒斯坦还是相对支持,「但这不表示中共反对以色列有关区域和平的主张」。

他认为,中国政府本次仍采中间偏巴勒斯坦的立场,且不想卷入此次以色列与哈马斯的武装冲突,因此把方向转移至呼吁处理巴勒斯坦建国问题。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系副教授、国际关系专家庄嘉颖则向DW表示,中国长期以来,包含从毛泽东时期,就是跟哈马斯、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African National Congress)等组织比较好,因为认为这些是「比较革命性的组织」,造成中国社会对哈马斯、对巴勒斯坦人、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立场比较同情。

庄嘉颖也指出,「因为以色列经常被视为是美国的亲密盟友」,在中美竞争下,中国社会有一种氛围是:「站在美国那边的一方,就应该以负面的态度去评论」,目前中国社群网络的主流氛围,也多少与此有关。

《人民日报》12日在微博发布的以哈冲突新闻下方,亦可见不少类似论调。 例如,有网友留言指「有美国就不会和平」,就得到了最多的赞声支持。

中国官方主导民间舆论?
传统上,由于中国政府拥有强大的宣传机构,加上网络防火墙和各种报道限制,外界多半认为:中国官方有能力主导民间对外交事务的看法。 不过,由本次以色列和哈马斯冲突的舆论分歧来看,官方目前尚未明显主导舆论。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前总编辑、知名评论员胡锡进11日就在个人微博表示,这次冲突离中国比较远,保持公允、「守护道义」应是中国人民作为第三方的总体态度。

他也认为,中国的舆论不应支持哈马斯对以色列平民实施攻击,不因以色列全民皆兵为说辞,以支持哈马斯对以色列音乐会的参与者和一些村民,进行无差别杀害,这在终极道义上说不过去。 他认为,中国网络的主流舆论应与这样的狂热声音划清界线,不少网友也赞同他的说法。

此外,以色列驻华使馆10月10日在贴出了两张图片,秀出其在北京点亮了以色列的国旗,贴文并写道「为了我们的人民、为了我们所爱的人」。 至截稿为止,这则置顶贴文吸引了上万则中国网友留言、近3000次转发。

在以色列官方机构微博帖文下的这条留言中,中国网民主要支持以色列。 有网友留言“支持以色列! 消灭恐怖组织!” ,获得了5000多个赞。 「支持以色列打击恐怖组织」的留言,也获得了超过2200个赞。

但也有声音认为,中国官方态度仍多少影响了民间舆论。 共同负责以色列海法大学MBA双联学位课程、曾教过不少以色列学生的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陈弘信告诉DW,他认为中国高知识分子群体「脑子还是很清醒」,但「中下层的打工族群」确实很容易被官方宣传的「风向」影响。

陈弘信解读,总体来说,本次官方的宣传方向,是在中美对抗的大背景下,转移民间注意力,默默将舆论带往反对以色列的方向。

中国人反对以色列吗?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10日发表的报道认为,中国公众对以巴冲突的看法有一定分歧。 但自从2013年新疆发生重大骚乱、次年发生恐怖攻击后,仇视伊斯兰教的情绪在中国公众中不断增长,这引发了中国部分民众对以色列的支持热潮。

但報導同時認為,「反猶太主義」在中國網上同樣日益猖獗。報導分析,這一點自2009年以來尤其明顯。當時,中國出版了一本基於陰謀論的暢銷書,將全球金融危機歸咎於猶太財閥的各項操作。

針對中國是否真的存在反以色列情節,廣西大學梧州學院特聘教授、歷史學者王立本向DW指出,中國民間普遍認定,美國的政經力量的核心是猶太財閥。而長期以來美國對以色列的無條件支持,似乎也證明了這點。這一次加沙衝突發生,美國立刻表示支持以色列、並派艦隊前往,「基於這個情緒,中國社會當然也就比較反以色列」。

王立本進一步解釋,中國有長期的「反帝國主義」傳統,認為中國過去曾經長期受到強權的侵略,所以還是會對巴勒斯坦比較同情。這一點也反映在中國民間的情緒上,就他觀察,網上至少七成以上的言論,都是較為支持巴勒斯坦、並反對以色列。

立場反應自身政治訴求
一名在中國從事學術工作、現年40多歲的上海張先生則向DW表示,從他的身邊群體觀察來看,世代落差和個人本身的政治立場似乎更為重要。

張先生表示,中國民間雖然有較多支持巴勒斯坦的聲音,但這次的輿論他個人認為「滿分裂的」。他舉例,在他父母的世代,大家都知道中國很早的時候就與巴勒斯坦的關係相當要好,中方也支持阿拉伯地區人民的「解放運動」,「這對老一輩的影響其實是很大的」。不過,他認為中國的年輕世代有許多網友支持以色列。

對此,陳弘信解讀,中國民間與以色列的交流相當密切,但中國民間和其他中東國家反而沒有那麼多的交流。

他認為,在中國的高知識份子群體中,大家有一個默認的共識,是希望美國或西方國家將注意力轉移到中東,而不要全力對抗中國,「因此在中國官方的宣傳中,對巴勒斯坦不利的說法較少呈現」。例如,巴勒斯坦當局曾經撕毀以巴和平協議、偷襲以色列等歷史事件,在中國官方論述就較少提起。

王立本則注意到,在中國的高知識份子中支持以色列的聲音不少,「這可能也是一種反彈情緒」,主要是反應了對中國這幾年以來各種發展不佳,以及對中國當局的不滿。

王立本還說,最近有一種聲音開始在中國民間出現,值得各方觀察:「如果烏克蘭戰爭無法結束,巴以衝突又越演越烈,那麼全球下一個衝突點會在哪裡?」、「這是不是給中國帶來其他新的機會?」

作者: 杜宗熹

Add a Comment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Transla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