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总裁:中国2022年经济增长率或低于全球水平
|(德國之聲中文網)路透社報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週日(1月1日)表示,對全球大多數地區來說,2023年將是艱難的一年,因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3大引擎——美國、歐洲和中國,都正同時面臨經濟放緩的情形。
「新的一年,將比我們已揮別的那一年更加艱難。」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週日的晨間新聞節目「面向全國」(Face the Nation)中說道。
談及中國,她指出:「這是40年來第一次,中國2022年的經濟增長可能會持平或低於全球。」
2022年10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下調了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的前景,原因包括:俄烏戰爭、通脹壓力和包含美聯儲(The Federal Reserve)在內等國家央行出台的高利率措施。
與此同時,中國則逐步鬆綁「清零」政策,邁向「與病毒共存」的重啟之路。但新冠確診病例在短時間內激增,導致中國消費者充滿警惕,即使嚴格的封控措施已遭解除,經濟活動及勞動力市場仍未有顯著提升。
格奧爾基耶娃表示,她預料新冠疫情的「叢林之火」(bushfire)可能會進一步打擊中國今年經濟,並拖累區域和全球增長。
她說:「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中國將會面臨許多艱難。(疫情)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是負面的,對該地區的影響是負面的,對全球增長的影響是負面的。」
2022年10月,IMF預測中國該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將為3.2%,與該基金對2022年的全球展望相當。當時,它還認為中國的年增長率在2023年將加速至4.4%,而全球經濟活動將進一步放緩。
然而,她在此最新發言中表明,IMF預計1月稍晚將在瑞士舉行世界經濟論壇,公佈最新經濟預測。屆時,中國和全球經濟增長前景可能會再次下調。
美國經濟「最具韌性」
相比中國,格奧爾基耶娃表示,「美國經濟正在脫穎而出,並有機會避免徹底的經濟衰退」。她稱,這種衰退可能會影響到世界上多達三分之一的經濟體。
格奧爾基耶娃指出,「美國經濟是最有韌性的」,「因為我們看到其勞動力市場仍然相當強勁。」
不過,她稱這件事是「喜憂參半」,因為如果勞動力市場太強勁,美聯儲可能會更加積極地收緊貨幣政策,以遏抑通貨膨脹。
去年,美聯儲祭出自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最積極的貨幣緊縮政策,將其基準利率從3月份的接近0%提高到目前的4.25%至4.50%。美聯儲官員上個月預計,基準利率可能在2023年突破5%大關。若預測實現,這將成為自2007年以來從未見過的利率水平。
而美國的就業市場,將是美聯儲關注的焦點。該機構希望看到勞動需求有所鬆動,以幫助減輕價格壓力。路透社指,新年第一週將有一系列美國就業方面的相關數據,包括1月6日將出爐的一份月度非農就業報告,該報告預計將顯示美國經濟在去年12月又創造了20萬個就業機會,將失業率保持在3.7%,接近1960年代以來的最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