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新首相面对内政危机对华鹰派外交难救经济衰退(梁可莹、伍康弘)

鹰派外相卓慧思(又译:特拉斯)出任英国历史上第三位女首相,面对通胀、工潮等内政危机,逾半民意对她上任感到失望,认为她无法解决民生问题。她虽是对华的鹰派外交,但难以整合保守党内外不同立场,难救经济衰退困局。

英国保守党魁选举结果九月五日揭晓,由外相卓慧思(Liz Truss,又译特拉斯)以得票率五成七,击败印度裔的前财相辛伟诚当选,成为英国史上第三位女性首相。面对通胀奔腾、能源及物价节节上升,卓慧思上台后需马不停蹄处理民困,包括冻结家庭能源收费上限两年等,分析认为未来几年不会再侧重外交政策。经历了过去长达六年的「脱欧谈判」,英国国民不关心遥远的国际议题,更关心国内经济状况与民生议题,卓慧思也期望在两年任期内解决人民生活成本问题。

随着冬季来临,英国政府研究指电费将持续上升,更预测全国三分之二的人将需要花百分之十入息支付电费。英国民意调查机构YouGov九月五日公布民意调查,过半数受访者对卓慧思成为新首相感到失望,六成七受访者对其领导的政府解决生活成本危机信心不足;在保守党选民中,只有三成半人相信新领导人有能力处理这些问题。另外调查亦问及首相首要处理哪项国务,七成四人认为是处理生活成本,四成七认为要处理经济问题,两成八人首选环境议题,而两成人认为要处理移民政策。同时,英国不同行业的雇员罢工潮蜂起,从大律师到铁路工人到码头工人到邮务雇员,构成严峻的内政危机。

四十七岁的卓慧思在牛津大学修读哲学、政治及经济学,一九九六年毕业后加入保守党,二零一零年当选国会议员,后来先后于三届政府任阁员,包括环境大臣、司法大臣、国际贸易大臣,为保守党二零一零年开始执政以来在任最长的国务大臣。卓慧思在担任外相后,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包括以「种族灭绝」形容中国的新疆政策,又批评中国加剧台海局势,建议英国协助台湾武装以应付中国大陆。《环球时报》评论文章斥卓慧思在竞选过程渲染中俄威胁,批评她不应投机取巧转移矛盾,「别把『对华强硬』当饭吃」。

亚洲周刊记者出席九月五日党魁选举结果记者会,其中支持卓慧思的党友、英国北部市镇毕晓普奥克兰(Bishop Auckland)议员戴安娜.戴维森(Dehanna Davidson)向记者表示:「她是一个了解普通国民的人,特别是自己的选区内的人。她在北部城市利兹长大,明白这些社区的处境,亦非常了解我们面临的挑战。更重要是,她懂得创造机会、胸怀抱负及有远见。选民都很喜欢她,所以她是能够团结全党,赢得下届保守党大选的领袖。」毕晓普奥克兰是一个传统工人阶级的工党选区,该区在二零一九年首次有保守党议员胜出,打破逾一百三十年来工党议员胜选的传统,因此这个选区对保守党在下届选举中的成功至关重要。

保守党要团结搞好经济

支持辛伟诚的李斯特郡西北议员安德鲁.布里根(Andrew Bridgan)则认为,卓慧思与辛伟诚得票率差距不大,所以她当选后必须团结保守党,「她的口号是『实现、实现、实现……』(Deliver, Deliver, Deliver……),距离下一次大选还有大概两年时间,面对生活成本、能源危机和乌克兰局势,如果我们不支持新首相,解决生活成本危机,会遭选民惩罚,并无法赢得下届大选」。他又提出,虽然英国需要透过政府借款抑制通胀,美国和欧洲其他国家都同样被迫采取相关政策纾困,但是如果保守党未有跟随,会对英镑有影响。

专门报道保守党内事宜的网媒Conservative Home创办人蒂姆.蒙哥马利(Tim Montgomerie)认为,卓慧思胜出除了比对手辛伟诚服务内阁时间更长,她提倡改变保守党近年的保守经济政策的方法,扭转近年来英国税收上涨的趋势,令她赢得大部分党员的认同。不过,英国政府研究所首席经济师杰玛.特洛(Gemma Terlow)认为卓慧思将面对两难处境:「她一方面希望减低政府控制市场的角色,推动自由市场,降低税率;另一方面,却要动用政府财政资源,解决电费上涨对国民和企业的负担,政府如何支付这些额外开支将是她需要面对的问题。」

新政府会采取务实外交

面对国内民生困境,卓慧思是否仍有余力去处理外交事务,特别是对华采取更强硬态度?英国《泰晤士报》八月引述消息指卓慧思将首次在官方层面,把中国列为英国国安「迫切威胁」(acute threat),视为鹰派代表。英国智库组织漆咸楼(Chatham House)研究员大卫.劳伦斯(David Lawrence)分析:「在中国政策上,鹰派过去十多个月成为牵头角色,令英国对华政策变得更强硬,英国政府能进一步收紧对华政策的空间不大。」

对于英国的全球策略,劳伦斯认为,英国或会扮演更多的中介角色,「在意识形态上我们与美国更加一致,但由于我们不如美国强大,所以必须涉及更多的外交,我不相信因为卓慧思由外相成为首相,会意味英国放弃务实外交(pragmatic diplomacy)」。他续指出,英国未来对华取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她会否赋予更多鹰派议员处理中国事宜。在前首相约翰逊和文翠珊(Theresa May)的领导下,中国政策实际上是由一小部分保守党议员在背后推动,而约翰逊虽然有时会认同他们,他总是保持一点距离:「这些推动者从未在政府中任职,甚至总是坐在后座,所以最大问题是卓慧思会否委任他们作为她的顾问或官员。」

近月欧洲面对的能源危机反映外交政策与本地政策互相紧扣,不过劳伦斯解释,未来数年英国政府施政会侧重国内问题:「外交政策占英国政治讨论很重要的部分,很大程度上是过去六年对脱欧的讨论,加上英国与中国间关系紧张,以及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都引起很多注意。」Conservative Home创办人蒙哥马利则认为国际政局动荡,英国将不能回避外交政策带来的影响:「英国面对很多的问题都与外交政策有关,需要向其盟友证明有能力与他们站在同一阵线。」他续指卓慧思曾担任外相,与各国元首已建立个人关系,是她作为首相的重要资产。

工党呼吁大选声音未止

国内外事务未完,保守党亦面对工党呼吁举行提前大选的挑战。前影子环境部长卢克.波拉德(Luke Pollard)向记者批评保守党充满内斗,根本不懂团结管治国家,「这是十二年来的第四任首相,我认为卓慧思的胜利是意料之中,但她胜出的优势比想像中少,这会给她带来更大的压力」。波拉德认为在整个竞选过程中,卓慧思只为求得到保守党内支持,因此要求她让人们决定是否支持她提出的议程:「她的合法性源自二零一九年约翰逊的政府,虽然这非英国不成文宪法的规定,当你更换首相,倡议与上任首相当选政纲不同时,你须要举行大选。」 ▇

Add a Comment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Transla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