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媒体:中俄达成的新协议可能让中国作茧自缚
|《焦点》杂志发表Alexander Görlach撰写的客座评论分析认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达成新的合作协议,但这种做法可能是他自己以及让他的国家玩火自焚。
评论指出,按照双方最新达成的协议,俄中两国将不再进行货币贸易,而是进行货物交换。 “从两位当权者的角度来看,这种易货经济的优势在于可以绕过国际银行体系。 自2022年2月入侵乌克兰以来,莫斯科政权已无法再使用处理国际金融交易的Swift支付系统“。
评论写道:“北京一直试图避免此类制裁,因此将对普京违反国际法的战争的支持保持在制裁限额以下。 但由于制裁,俄罗斯的付款必须通过中国的小银行、地下组织或加密货币进行小额支付。 …… 然而,由此产生的逾期付款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过去和现在都是一个大问题,以至于习近平和普京在5月份会面时不得不详细讨论这个问题。 ”
“当然,美国及其盟国不能袖手旁观,现在正在考虑对参与习近平违法行为的中国的银行实施制裁。 这可能会进一步损害本已境况不佳的银行业。 2022年4月到5月,中国河南省发生了针对当地银行的强烈抗议,这些银行将储户的钱浪费在风险投资上。 ”
作者写道:“对于自由世界来说,两个极其危险的独裁政权之间日益密切的合作意味着自由世界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小心。 …… 北京正试图与西方贸易脱钩,以便在亚洲的军事项目上放手一搏。 如果习近平攻击印度、菲律宾或台湾,制裁不应影响他和他的军队。 ”
评论写道:“习近平是在利用普京达到自己的目的。 从北京的角度来看,两人并非平等相见。 这样的联盟随时可能因结盟双方的虚荣心而瓦解。 但西方不应指望这一点。 习近平想让他的朋友普京来决定乌克兰战争。 以这种方式行事的人不可能真正对欧洲的公正和平感兴趣。 自由世界的每个人都应该明白这一点。 ”
德国《商报》撰文指出,今年中国就有可能实现可再生能源扩张目标,这将比计划中的时间提前6年。 可再生能源的快速扩张是3月份以来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下降的重要原因。 但与此同时,中国新建的燃煤电厂数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
文章写道:“尽管中国可再生能源迅速扩张,但三分之二的能源需求仍然依靠煤炭发电满足。 核电占比不到5%,几乎没有发挥作用。 根据可再生能源技术研究所(CREEI)的分析,太阳能和风力发电厂的利用率低是一个主要挑战。 在某些地区,电网可能暂时无法接受可再生能源不稳定的发电量。 因此,专家们呼吁加快电网基础设施的扩建。 ”
2021年夏季中国发生大规模停电之后,特别是在东南沿海的工业强省开始批准修建新的燃煤发电厂。 中国官员强调,这些只是发电厂储备,只有在可再生电力不足时才会投入使用。
《商报》文章指出:“然而,气候活动人士对此表示怀疑。 建设新发电厂涉及高昂的投资成本,必须收回成本。 此外,批准的系统大多是不适合负荷管理的大型发电厂。 还有批评称,已批准的发电厂数量远远超过实际需要的数量。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各省之间的竞争,而各省之间往往不合作,即使在电力方面也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