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博:国际声援纳瓦尔尼 普京面临重重执政考验
|2020年被下毒送往德国治疗的俄罗斯反对派领袖纳瓦尔尼,于2021年1月17日返抵莫斯科机场,被俄罗斯警方以违反保释令拘捕。随后,俄罗斯各地爆发示威活动,数以万计的人要求释放纳瓦尔尼。抗议活动遭致警方镇压,大批民众被逮捕。2月2日,俄罗斯以纳瓦尔尼违反假释规定的罪名判处其三年半监禁。对于纳瓦尔尼被囚,俄罗斯与欧盟成员国激烈交锋,在欧盟最高外交官首次访俄期间,率先遣返三名外交官,随后欧盟亦以遣返俄罗斯外交官回击。美国新任总统拜登虽未做出对俄实际制裁,但却可将纳瓦尔尼被捕事件随时当作制裁筹码。纳瓦尔尼被捕,国际多方声援,这能否让普京的铁腕政权做出改变?
普京面临二十年来最大的执政危机
此前纳瓦尔尼团队发布了一段指控总统普京涉嫌贪污的短片《普京宫殿》,认为普京以“封建”方式扶持亲信,他管治制度也充斥着“盗贼”,该短片迅速吸引来8600万次点击率。从1月23日起,大规模反普京的民众示威活动没有停下来的迹象,声援纳瓦尔尼的民众从莫斯科到边陲之地遍布全国,甚至在全球最冷城市萨哈,亦有民众冒着严寒上街。以亲普京著称的中部城市喀山,亦出现民众在政府机关所在的自由广场集会,情况罕见。
1月31日,民众再次走上街头要求普京下台,许多主要城市的市中心当天都被关闭,各种警用专业车辆在当地密布,他们一见到有人聚集就立刻逮捕,莫斯科市中心更几乎是草木皆兵,似乎是向外宣誓,克里姆林宫已准备好要镇压挑战其威权的人,但是纳瓦尔尼的支持者拒绝保持沉默。俄罗斯政府虽在示威活动前做了认真准备,但却远远低估了示威规模和参加人数,“反腐败基金会”称当天全国有140多个城市的民众走上了街头,更有媒体直指,此为普京执政二十年来面临最大的执政危机。
“铁腕政权”引发国际制裁
2月5日,欧盟最高外交官博雷利罕见访问莫斯科,这是四年来欧盟最高外交官首次访问俄罗斯,但就在几个小时之后,俄罗斯政府突然宣布驱逐声援纳瓦尔尼的欧盟成员国瑞典、波兰与德国的三名外交官出境。按照俄罗斯外交部的说法,被驱逐的外交官他们参加了1月23日声援纳瓦尔尼的 “非法” 集会。但无论如何,这是在外交领域的公开挑衅。
普京送来的这份“见面礼”,分量确实“不轻”。博雷利就此事表态,他谴责俄罗斯的决定,更形容此事件象征着欧盟27国集团与莫斯科之间关系的“一个低点”。 3月举行欧盟峰会将讨论俄欧这种恶化关系,欧盟或将对俄罗斯发动新一轮的经济制裁。瑞典波兰德国也立刻做出反应,强烈抗议俄罗斯举措,并以驱逐三名俄罗斯外交官出境回击。
俄罗斯在过去一年是十年内接受国外投资最少的一年,加以卢布贬值、去年俄罗斯全年经济收缩6%。现在俄罗斯疫情失控,感染人数突破370万人,疫情加速了俄罗斯的贫困现象。俄罗斯劳动部表示,全国贫困人口接近2,000万,约占总人口13%。普京曾声称争取2021年实现经济积极发展,但当前多方造成的负面影响依然持续,经济能否恢复增长难以预测。俄罗斯主要出口产业石油油价不振,欧盟新一轮经济制裁或将对俄民众生活再次“雪上加霜”,普京铁腕政权也面临考验。
各取所需 利益之间不会彻底“翻脸”
在纳瓦尔尼被捕之后,俄罗斯出现全国范围内的抗议浪潮,涉及威胁政权,普京在此问题上不会手软。驱逐外交官考验俄欧关系,但利益决定了双方或许不会彻底“翻脸”。德国发声谴责俄罗斯,认为俄罗斯驱逐外交官的理由“毫无依据”。但对于俄欧合作的“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德国总理默克尔则表示该项目暂时不受影响。由此可见,欧洲虽对此事不满,但基于双方利益往来,或许还未到彻底“决裂”的地步。
众所周知,俄罗斯心目中的真正对手是美国,普京下令驱逐外交官,本就不单纯是做给欧洲看的,美国的态度才是俄罗斯最关心的。美国总统拜登2月4日发表了上任以后的第一次外交政策演讲,演讲中拜登大肆谴责俄罗斯,他警告普京,美国要让俄罗斯“付出代价”,拜登称“美国在俄罗斯的挑衅、干涉选举、网络攻击等行径面前低头的日子已经结束了”。 对于俄罗斯驱逐外交官的行为,美国新上任国务卿布林肯,表示美国会坚定站在欧盟一边。但说到底,美国并未对俄罗斯做出实际制裁行为,或许拜登还未打算与俄罗斯真正的正面交锋。从拜登的表态来看,美国政府也的确已经做好了实际制裁的准备。无论是纳瓦尔尼事件,还是驱逐欧洲外交官事件,都可以成为美国制裁俄罗斯的借口,也可以成为美国与俄罗斯谈判的筹码,现在虽还不是美国对俄罗斯下达“最后通牒”的时间,可一旦拜登将口头威胁转化为具体行动,普京就会迎来接连不断的严峻挑战。
俄罗斯法院2月12日将会对纳瓦尔尼开庭审理他辱骂二战老兵一案,作为处于这场政治风暴漩涡的纳瓦尔尼又将面临新的麻烦,或再被加判两年刑期。处理纳瓦尔尼及其他冒犯的小国,普京不会手软,会继续保持“铁腕”政权形象,但对于美国、德法等大国的态度,普京或将有所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