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需求未暴增! 元大宝华:下半年国际油价「涨不动」

石油输出国家组织成员国与伙伴国(OPEC+)决议延长额外减产至2024年底,美国能源局(EIA)上调今(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预测,且因中国取消清零政策,预期需求会大增,油市下半年恐因原油短缺、价格上涨,但元大宝华综合经济研究院认为,当前市场期待中国石油需求带动国际油价走高的剧本,恐难成真,下半年国价油价「涨不动」。

中国2023年初取消清零政策,让市场对国际油价信心大受鼓舞,预期中国消费、旅游、生产等经济活动,在摆脱近3年的压抑后强劲复苏,将带动石油需求迅速反弹增长,部分外资投行更看好油价重新站回100美元/桶以上。 岂料,年初至今油价不涨反跌,因全球景气放缓、中国经济复苏不如预期,使市场乐观期待受挫,而美国区域银行风险更导致投资人恐慌性抛售、市场流动性大减。

即使OPEC+于4月初宣布大幅减产166万桶/日、6月初沙特阿拉伯宣布7月扩大减产100万桶/日,皆仅刺激油价短暂反弹,仍不敌需求悲观预期,油价持续震荡下跌。 据EIA最新估计,今年底油价预测为每桶79.97美元,明显比外资预测中位数的每桶90美元来得低。

元大宝华认为,近期原油市场基本面与油价表现脱钩,除了受到金融风险导致风险性资产市场出现投机性抛售影响外,对中国经济复苏预期差异亦为市场观点分歧主因之一。 因此,建立量化廻归模型拆解影响需求变动的因子,解析中国石油需求增量不如市场预期的原因(如经济成长减速、石油密集产业比重减少、能源转型趋势、内需消费导向的经济活动耗油相对较少、制造业出口不佳),并预估今年中国石油需求增量介于55-80万桶/日。

元大宝华指出,经济成长减速、产业及能源结构转型下,中国石油需求已放缓。 近10年中国经济成长减速,在产业结构方面,石油密集产业占GDP比在2000至2020年下降近10个百分点,所消费石油占总消费量比例亦下滑; 在能源结构方面,技术进步使能源使用效率大增,且在能源转型的大趋势下,近10年天然气及电力占能源消费比显著增加,煤碳及石油占比则降低。 整体而言,相同经济成长所对应的石油需求下降,使中国解除清零政策后,即使经济能快速复苏至疫前水平,石油需求成长亦未必能维持原先趋势。

元大宝华研究模型显示,除了经济成长外,政府基础建设及投资、对外贸易为近年带动石油需求增长的主力。 但近年中国致力于转向内需消费导向的经济发展路线、能源转型则对石油需求产生抑制效果。

由此推知,推动中国原油需求的关键因素,在于工业、建筑及运输等石油密集产业,在第二产业拉动经济成长阶段,政府大力推动基础建设,或国际景气上行,外需强劲带动中国制造出口等情境下,对石油需求上升。 换言之,中国石油需求有很大一部分并非中国自主决定,而是受外国影响较大。 但今年美、欧等中国主要贸易伙伴本身经济表现欠佳、美中两强角力升级等因素,影响中国制造业出口表现,自然也削弱了石油需求。

考虑中国当局保守设定经济成长5%目标、强调今年工作重点为扩大内需、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的政策方向,执行强力刺激政策的动机不强; 今年以来,工业、投资持续低迷,且在国际景气放缓背景下,进出口已出现疲态,后续生产更加缺乏动能。 相较之下,解封后消费动能释放,且疫情期间民间累计大量额外储蓄可提供后续消费潜力,故今年中国经济复苏由消费主导。 但零售销售3、4月走势显示,解封红利已快速消退,仅靠消费单一引擎要拉动整体经济成长,效果亦极为有限。

在此情况下,元大宝华模型估计结果显示,中国今年石油需求增量约介于45-80万桶/日之间,中位数落在70万桶/日,以此为基准再加入交通复苏(模型外变量)影响推估,最终预测结果区间为55-80万桶/日。

元大宝华总结,在解封带动经济反弹下,预期2023年中国石油需求增长高于过去10年平均55万桶/日的增幅。 惟考量美欧经济放缓、下半年外需仍旧疲软,中国生产及贸易缺乏动能,且在消费拉动经济成长模式下,石油需求成长并无想象中强劲,下半年因中国需求反弹造成油市供不应求的情况,可能不如IEA等预期严重,故难以一己之力推动油价大涨。 相对而言,供给面因素如OPEC+减产政策(沙特阿拉伯表示7月额外减产措施可能延长、俄罗斯是否落实减产承诺等)及美国产量成长不确定性,更可能对下半年油价产生关键性影响。

Add a Comment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Transla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