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不见起色 青年失业率创历史新高
|
5月16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国青年失业率突破两成,创历史新高。此外,官方公布的4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也仅是两年来的最小升幅。
据财新网报道,中国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录得5.2%,较3月下降0.1个百分点,为2022年以来最低水平。然而,16—24岁青年调查失业率录得20.4%,超过2022年7月的19.9%,创2018年有统计以来的最高水平。
“相关部门目前正积极出台政策,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对于青年人就业难问题,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相信随着政策效果逐步显现,青年人的就业形势也会逐步改善。
中国《经济观察报》引述智联招聘执行副总裁李强表示,近几年高校毕业生规模不断攀升,加之过去几年遗留的往届未就业群体,2023年大学生求职人数持续累加,就业压力的“滚雪球”效应明显。
报道还引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认为,从2020年开始,中国青年失业率就在不断上升。这也意味着,“青少年失业率已经是一个中长期问题。”他说,“岗位供给下滑本质,还是由于经济增长不达预期造成的”。
龙华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助理教授赖荣伟接受访问时,举例广东省日前出台政策,号召30万无业年轻人前往农村找工作,足见中国就业市场的险峻:“供给端与需求端都要讨论,大学的毕业生增加,是每个国家必然的趋势,但是民间企业的供给面只有减少未见增加。这样子一消一长,失业就提高了。”
中国面临“通缩压力”
中国经济不只要“稳就业”,还面临“通缩”的可能性。中国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4 月 CPI 年升 0.1%,升幅比3月的 0.7% 小。据中新经纬整理发现,4月份,中国31个省份的CPI同比涨幅全部回落。其中,上海、辽宁等7省份更出现负值,而上海从3月份的0.9%掉到负1.1%,降幅最大。
此外,中国官方公布的4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比去年同期下跌3.6%,创近三年新低。有舆论解读,中国的制造业活动疲软加剧工业通缩压力。
旅美经济学者程晓农接受本台访问时分析,中国的CPI目前是微幅上涨,反映商品生产成本价格变化的PPI大幅下降,这是对未来的预期。从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来看,中国经济还会进一步萎缩:“中国的中产阶层现在采取一种没有组织的集体行动,把做生意、炒房、炒股的钱全抽出来,作为现金存回银行‘保生存’;同时大量的提前还贷款,不管是商业贷款还是房地产贷款,因为他们对经济前景非常不看好。”
在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15日公布《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当前中国经济没有出现通缩。
中国央行所持的理由是,通缩主要指价格持续负增长,货币供应量也具有下降趋势,且通常伴随经济衰退。但是中国的物价仍在温和上涨,特别是核心CPI同比稳定在0.7%左右,M2(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融增长相对较快,经济运行持续好转,不符合通缩的特征。
“中长期看,我国经济供需总体平衡,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居民通胀预期平稳,不存在长期通缩或通胀的基础。”中国央行得出上述结论。
程晓农指出,中国官方货币供应还在持续扩大,试图放水拉动经济,但放了水后钱只是在银行里空转。他说,中国金融系统面临新的危机,除了把钱借给地方政府还债以外,找不到好的贷款客户。银行通过放贷收利息维持生存的条件在缩小,近期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员工遭大幅砍薪就是例证。
“通常教科书上的理解是滞胀,但实际上情况比滞胀严重,就是一种新的状况缩胀。也就是,物价还在涨,涨的幅度不大了,但是经济萎缩的幅度很快,银行的状况实际上意味着后续的整个经济的萎缩还会加快。”程晓农补充说道。
中国证券网引述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判断,中国经济处于疫情后的复苏阶段,国内消费和投资在温和复苏进程当中,在进一步的政策支持和市场内生动力逐渐提升环境下,“中国经济不会陷入通货紧缩局面。”
另一方面,中国社科院教授刘煜辉日前在第一财经发表文章提到,中国经济眼下面临的坡和坎是“通缩风险”,过去14个月M2增加37万亿元,其中最近两个月增加了9万亿元,也没能阻止通缩的来临。他认为,“如果内需不能找到足够的增长,整个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就不是’胀’,而是’缩’。”
万宝投顾董事长朱成志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中国现在经济还不够热,所以钱还是继续存银行,下半年可能会好转,因为去年11月还处在白纸运动,人被关起来,经济一塌糊涂。
“过去两年大陆经济非常冷,现在是冰箱打开了,开始有点温度。但是通货还没有膨胀的压力,因为经济活力不热。老百姓的钱摆在银行定存也不敢乱动,但是等经济回暖,老百姓的钱就拿出来。”朱成志说。
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16日回应CPI持续低位运行状况也表示,“价格低位运行是阶段性的,当前经济不存在通缩,下阶段总的来看也不会通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