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媒体:欧洲工业面临中国冲击波

《经理人》杂志发表客座评论称,德国在汽车、机械制造和化工等领域一直占据全球领先地位,但现在中国正在上述领域迎头赶上,正在对德国构成强劲的竞争压力。 这篇题为《工业界面临着第二轮中国冲击波》的评论写道:

“中国的发展变化正在对我们产生极大的影响。 例如,在欧洲和美国,通货膨胀回落速度之快,明显超出预期。 这是因为中国出口廉价商品的同时,也输出了中国较低的通胀水平。 与此同时,明显回落的原材料价格也压低了通货膨胀率。 当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大幅下跌,而国内市场的需求也非常疲软。

中国内需疲软导致了原材料价格下滑,而鉴于中国市场的体量,国际市场上的原材料价格也会随之下降。 例如原油已经降至两年来的最低点。 铜的价格也在年初上扬之后再度下滑。 上海股市上,钢的价格已经跌至五年来的最低水平。

欧美通货膨胀率的明显回落,使家庭的实际购买力有所提升,从而刺激了消费。 与此同时,这也使得央行能够更早更快更持续地下调利息,如果没有从中国进口的价格压力,这一切都将无法实现。 但对于中国之外的工业领域而言,这一发展却构成了极大的压力。 对于工业及出口经济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比
较高的国家而言,压力最为明显。 在汽车、机械、化工等领域,中国正在努力扩大市场份额,而上述领域在一个经济体中的重要性越强,其受到的负面影响想必也就越大。 ”

《经理人》的评论指出,相比之下,美国受中国冲击波的影响程度要小于欧洲,而欧洲内部,德国受到冲击的程度明显会高于西班牙等国:

“除此之外,这一发展态势还促使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关税、’购买本国产品’、税收减免或货币贬值等手段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国际竞争的影响。

这一切将使经济面临一系列的根本性风险,欧洲则首当其冲。 此外,鉴于美国大选的不确定因素,金融市场今后一段时间内也仍将保持紧张态势。 ”

《每日镜报》一篇展望欧美关系未来的评论中写道,无论今后谁入主白宫,欧盟和美国在对华政策方面的分歧都将进一步扩大:

“美国在制定对华芯片出口限制时,事先同欧盟进行过磋商吗? 在台湾问题上,欧美之间有共同战略吗? 从欧洲视角来看,美国有关集中力量抗衡中国、乌克兰问题应由欧洲人自己来解决的讨论是非常危险的。 因为很多欧洲人都认为,美国鼎立支持乌克兰,才是威慑中国的最佳手段。

因为在’大战略’中,一切事务都是相互关联的。 从阿富汗仓惶撤军之后,如果美国现在又减少对乌克兰的支持力度,想必在中国看来,是美国软弱无能的表现。 而一旦乌克兰问题进入谈判环节,在中国是否也应参与谈判的问题上,欧美能够达成共识吗?

因此,就中国和亚太地区问题建立跨大西洋协调机制应成为我们的首要议程。 扩大七国集团,即在七国集团基础上,加上澳大利亚、韩国和其他地区大国,可能是朝此方向迈出的第一步。 ”

Add a Comment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Transla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