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赋:百岁基辛格突访北京 美中关系有望破冰?

7月18日,美国前白宫国家安全顾问、国务卿亨利·基辛格突访中国,他抵达北京后首先与中国国防部长李尚福会面,再在19日与中共中央外办主任王毅会面。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20日也与基辛格举行了会晤,习近平还高调称呼对方为“老朋友”。

美中关系近期因制裁、人权等矛盾降至冰点,基辛格的访华行程引发各界关注。年已百岁的基辛格曾在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任内先后担任白宫国家安全顾问和国务卿职务,当年他不仅鼎力促成美苏关系缓和以及中东和平进程,更是尼克松打破美中关系坚冰的重要推手。对于本次基辛格访华,各方猜测不一,那么美中关系确有可能破冰吗?

基辛格与李尚福

李尚福在会见基辛格时阐述了中美关系,中国国防部公布的新闻稿显示,李尚福说,“我们始终致力于构建稳定、可预期、建设性的中美关系,希望美方与中方一道落实好两国元首共识,共同推动两国两军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他指出,“美方一些人未同中方相向而行,致使中美关系徘徊在建交以来的低谷”。

基辛格则对李尚福说,其此访是作为中国的朋友而来,“当今世界挑战与机遇并存,美中双方应消除误解、和平共存、避免对抗,历史和实践不断证明,美中任何一方都承担不起把对方作为对手的代价,如果两国发生战争,不会给两国人民带来任何有意义的结果”。

基辛格还表示,认识和处理好美中关系,特别是扭转当前困难局面,需要宽广的思维和历史哲学的思辨,需要双方拿出智慧,通力合作、共同发展,两军应该加强沟通,尽全力为两国关系发展创造积极成果,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基辛格与王毅

会见李尚福后,基辛格第二日与王毅会面,期间王毅高度赞扬对方这位中国的“老朋友”为美中关系破冰发展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并呼吁用“基辛格式的外交智慧”化解目前两国关系遭遇的僵局与困境。王毅说,“中国的发展有强大内生动力和必然历史逻辑,试图改造中国是不可能的,围堵遏制中国更是做不到的”,“美国对华政策需要基辛格式的外交智慧,需要尼克松式的政治勇气”。

王毅还向基辛格表达了北京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强调“一个中国”是台湾问题“最根本的现状”,“台独与台海和平水火不容,《上海公报》确定的一个中国原则必须恪守。如果美方真心希望台海稳定,就应该用行动明确公开反对台独,与台独分裂行径划清界限”。

对此基辛格向王毅表示,美中两国都有能力影响世界,美中保持稳定关系,事关世界的和平、稳定和人类福祉,“无论如何困难,双方都应平等相待,保持接触,试图孤立或隔绝另一方都是不可接受的”。

基辛格与习近平

7月20日,外界瞩目之下,习近平于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晤了基辛格。综合媒体消息,习近平同基辛格讲话时提及对方刚刚度过的百岁生日,“你访问中国已经一百多次,这两个一百加在一起,使你这次访华具有特殊意义”。

基辛格回应道,“主席先生,我很荣幸能够访问中国,很感谢中方将这次会见安排在钓鱼台国宾馆5号楼,这也是我首次见到中国领导人的地方,我们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关乎世界和平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随后习近平向基辛格强调,当前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中美两国又一次处于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需要双方再一次做出选择。基辛格则向习近平强调,美中关系对于美中两国和世界的和平繁荣至关重要。

基辛格与美中关系

中美建交半个世纪以来,基辛格访华的次数已超过百次,极少次数与中国国防部长会面,上一次与中国防长会面的时间还是2005年,此趟基辛格的访华行程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且此行程恰逢拜登政府有意推动高层访问,稳定中美关系之际。有媒体由此对美中关系的未来保持乐观,并猜测“近来中美高层互动频密,双边关系明显有解冻迹象”。

实际上美中关系在双方有意的引导下确实无法持续保持僵硬,但解冻时机不在近期。中国军方一直拒绝与美国军方通话,自今年4月以来,美国防部长奥斯汀一直想要恢复中美两军的军事沟通管道,但是电话多次被拒接,直接原因就是美国对中国国防部长李尚福的制裁。2018年,美国以违反美国国内的制裁法案为由,对李尚福个人进行了制裁,且至今拒绝接触制裁,而中方提出的军方沟通的主要条件之一就是接触对李尚福的制裁。

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讲,近来美国政要频繁访问中国,包括美国财政部长耶伦、美国气候特使克里等官员,但这些官员与基辛格相比有明显的差别,耶伦和克里两位美国高层官员到访,并未能见到习近平,而基辛格以私人身份访华,很快就与习近平会面了。

目前对中国的强硬立场是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少有能达成一致的共识,而这个问题在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很可能占据重要地位。由此可见美国对李尚福的制裁很难轻易和解,而这份制裁始终是横杠在美中之间的重要矛盾点之一,因此基辛格帮助美中双方重开沟通渠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至少近期美中关系破冰很难有大跨步式进展。

Add a Comment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Transla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