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中文网:美欧经济界密集访华,日企低调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实现访华,中美两国已开始通过对话稳定关系。伴随美国拜登政府的动向,美欧经济界和欧洲主要国家的首脑已经开始陆续前往中国“拜访”。原因是中国作为巨大市场和主要制造基地的吸引力并未褪色。
“我们讨论了中国可以为世界各地的人们发挥什么作用”,美国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6月16日在北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了会谈。他在博客上透露这是4年来首次访华。据称,双方就如何应对健康和气候变化等社会课题交换了意见。
微软2022年迎来了进驻中国30年。盖茨虽然已远离经营,但他作为亲善大使,事实上扮演着缓和商业方面的中美关系恶化影响的角色。
今年1月,中国取消了此前严格的疫情管控政策。以此为契机,商业方面的活跃往来得以恢复。
再看产能的4成(75万辆)由上海工厂承担的美国纯电动汽车(EV)厂商特斯拉。5月底,该公司首席执行官(CEO)埃隆·马斯克3年来首次访问了中国。据中国外交部发布的消息,在与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的会谈中,马斯克表现出了积极的对华投资意愿,他表示,特斯拉公司反对“脱钩断链”,愿继续拓展在华业务。
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22年中美货物贸易总额比上年增加约5%,达到约6900亿美元。虽然曾因疫情而下滑,但时隔3年创出历史新高。两国的相互依存无法轻易分离。拜登政府在半导体等高科技领域对华实施制裁,而企业则在除此以外的领域积极寻求商机。
“好的时候和坏的时候我们都在中国”,美国最大银行摩根大通的CEO杰米·戴蒙5月底访问了上海,他表示不会停止对中国市场的投入。
中国2021年批准摩根大通的子公司成为中国第一家外资全资控股的证券公司。即使在前景日益不明朗的背景下,通过投资银行业务从中国企业获得的手续费收入仍具有巨大吸引力。
美国苹果CEO蒂姆·库克、美国半导体厂商高通CEO克里斯蒂亚诺·阿蒙、英特尔CEO帕特·基辛格等人也已陆续访华。
中国政府的最高领导层和部长级官员先后与到访的美国经济界人士见面等,强调了欢迎的态度。在疫情后经济复苏缓慢的背景下,中国对于美国主导的对华包围网日益产生危机感。要打破包围网、保持稳定增长,离不开外资的投资和技术。
欧洲企业也不甘落后。荷兰半导体制造设备商阿斯麦(ASML)的CEO温彼得、瑞士半导体厂商意法半导体的CEO让·马克·奇瑞访华期间的6月7日,意法半导体宣布将与中国企业合资在重庆建设功率半导体工厂。
欧洲国家首脑的高层营销也很积极。法国总统马克龙4月率领空中客车的首脑等企业界人士访华,受到中方的隆重接待。在访问期间,空客与天津政府就扩建在当地工厂的生产线达成协议,从中国航空器材集团获得订单的160架飞机的洽谈也取得进展。
另外,德国总理朔尔茨也带领企业代表团于去年秋季访问中国。6月20日,中国总理李强率领的访问团访问德国,讨论了经济合作问题。
一方面,由于认为中美之间的对立将长期持续,也出现为降低经营风险而拆分中国部门和转移生产基地的趋势。
美国风险投资(VC)企业红杉资本6月6日决定拆分中国部门。该公司投资了旗下拥有中国短视频APP“TikTok(抖音)”的运营公司的字节跳动等。
据英国《金融时报》(FT)报道,大型制药企业阿斯利康(Astra Zeneca)正在考虑剥离中国业务、选择在香港或上海上市的可能性。
美国苹果等多家IT企业也正在推进降低对中国大陆依赖的举措,比如将智能手机和个人电脑等的供应链分散至东南亚和印度等。
日本企业显得消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显示,2022年,日本的对华贸易额占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例达到7.9%。虽然对中国市场和供应链的依赖度超过美欧,但日本企业的动向显得消极。
从公开首脑访问消息的日本企业来看,除了由会长东原敏昭与社长兼CEO克里斯托夫·韦伯出席3月在北京汇聚全球企业经营者的论坛的日立制作所和武田药品工业之外,仅限于日产汽车等。
实际上,日本的电机企业和商社等有更多的企业高层实际到访当地,但日本企业的中国法人高管坦言:“除了面临日本国内反弹的风险之外,中国方面也建议最好低调行事”。
安斯泰来制药的中国当地法人的日籍高管被扣的问题尚未找到解决头绪。围绕半导体领域和东京电力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处理排海问题,中日两国的对立仍在持续。
从日本首相访华来看,自2019年时任首相安倍晋三之后一直未实现。日本首相岸田文雄6月18日表示“将考虑访华”。
日经中文网